治國理政紀事丨藏糧于地藏糧于技 端牢中國飯碗 |
作者:本站 發布時間:2022-06-15 瀏覽:23次 |
民為國基,谷為民命。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發生以來,疫情、極端天氣、地區沖突等因素疊加,人們對“手中有糧,心中不慌”這句話有了真切的體會和更深的理解。 2017年12月28日,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指出,保障糧食安全,關鍵是要保糧食生產能力,確保需要時能產得出、供得上。這就要求我們守住耕地紅線,把高標準農田建設好,把農田水利搞上去,把現代種業、農業機械等技術裝備水平提上來,把糧食生產功能區劃好建設好,真正把藏糧于地、藏糧于技戰略落到實處 黨中央堅持系統觀念,以全局視野、戰略思維提出藏糧于地、藏糧于技戰略,其核心要義在于珍惜資源,依靠科技走內涵式發展道路 我國14億多人口,每天要消耗70萬噸糧、9.8萬噸油、192萬噸菜和23萬噸肉。滿足如此龐大的消費需求,每年的糧棉油糖菜播種面積穩定在約23至24億畝,如果按1.3的復種指數倒推計算,耕地必須保持在18億畝,這是不能再低的底線 目前,我國農作物自主選育的品種種植面積占95%以上,做到了“中國糧主要用中國種”。這些年糧食單產有較大幅度提升,品種改良發揮了重要作用 “我國人均糧食占有量達到483公斤。在這個總量的保障下,不管國際形勢怎么變化,我們有能力保證14億多中國人每天到點開飯,不餓肚子,而且飯碗能夠越端越穩,也吃得越來越好?!?/span> 確??诩Z絕對安全、谷物基本自給,提高油料、大豆產能和自給率,是下一步的工作重點。 近年來,人們餐桌上的品種越來越豐富,中國飯碗的內涵也在不斷拓展。必須從更好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出發,樹立大食物觀。 來源:中國經濟網
|